空净新风
《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通过 公共建筑改造需检测室内空气质量
2024-10-28  浏览:135

绿色建筑:推动“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与法治保障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绿色建筑,作为这一宏伟蓝图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承载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历史使命,更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上海市在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已突破4.04亿平方米大关,累计有1231个项目荣获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上海市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坚定承诺与不懈努力。

立法引领,绿色建筑步入法治化轨道

面对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新目标、新要求,传统的建筑节能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为此,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9月27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法治化阶段。《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旨在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的主体责任,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为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能级,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全过程管理,确保绿色建筑品质

绿色建筑,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形态,它强调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条例》的出台,正是为了将绿色建筑的要求落实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在绿色建筑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条例》明确了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主体责任,实施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也应当履行相应的职责。从建设立项环节开始,就要求建设单位在立项文件、建设工程合同、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要求,并在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建设项目规划土地意见书中予以明确。在设计环节,设计单位需要编制绿色建筑专篇,并由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在施工环节,施工单位需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负责实施,监理单位则对施工单位落实绿色施工方案进行监理。在运行管理环节,绿色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需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此外,《条例》还对绿色建筑的工程检测、竣工验收以及在销售文件中载明绿色建筑相关内容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闭环。

室内空气检测,守护公众健康

在装修过程中,甲醛超标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办公室、餐厅、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有代表指出,当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混乱,对于带装修的商品房、写字楼等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存在缺失,亟需加强检测与监管。

针对这一问题,《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措施和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等内容。明确规定,既有公共建筑在进行改建、扩建、装饰装修以及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时,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绿色改造的技术措施。同时,对于既有公共建筑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的,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这一规定,无疑为公众的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激励保障,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据测算,全国存量建筑中仍有近40%为非节能建筑,既有公共建筑中使用寿命超过20年的建筑占比超过30%。大量老旧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差、设备老旧效率低、运行维护管理缺失,导致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居高不下。如何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更多人愿意建设、购买绿色建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条例》完善了相关激励保障措施,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对于建设、改造、购买、运行绿色建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定在容积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面予以激励。特别是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以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上浮。这一政策,无疑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智能建造,探索绿色建筑新路径

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同时,上海市还积极探索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上海市还在探索建立建筑领域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配套措施,保障《条例》可操作、可实施

为了确保《条例》的顺利实施,上海市住建委等相关部门表示,将按照《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要求、公共建筑能效分级制度、绿色建筑支持政策等各项配套措施。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查缺补漏”、优化完善,细化政策颗粒度,确保《条例》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结语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上海市通过立法引领,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加强全过程管理,推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随着《条例》的深入实施和各项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上海市的绿色建筑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