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对建筑工程建设中最基本的给排水施工安装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受到主观意识和控制不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的给排水施工安全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既影响施工质量,又不利于建筑基本功能的发挥,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建筑给排水施工安装常见问题分析
在建筑给排水的主体结构施工时,施工量一般较小,重点是进行预埋与预留,施工方对此的重视度普遍不足,表现为没有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等方面。这样一来就会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很多问题,包括预留位置不准确、少埋、漏埋等,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而且还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事故隐患,导致安装使建筑的主体结构严重受损,在浪费资源的同时,还影响到楼板等重要结构的性能。此外,部分施工单位由于预留位置选择错误,在无法凿打梁柱的情况下勉强沿用原有预留洞,使建筑有发生漏水的隐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给排水施工的质量除了会对其自身造成直接影响,会关系到建筑整体安全与质量,对专业的施工安装人员而言,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以此提高工程质量,避免渗漏等问题的发生。
2 建筑给排水施工安装技术方法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与安装和其它工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包括土建工程、电气工程与布线工程,对这些工程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起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施工效率和保证施工质量的作用。作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专业施工人员,应在不同的施工与安装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检查与协调,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在不同的施工与安装阶段,无论需要用到的技术方法还是施工控制的重点,都是完全不同的。
2.1 施工准备阶段技术方法与控制
2.1.1 图纸审查
(1)审查施工的设计图纸是否满足规范及技术规程的要求;
(2)审查图纸是否可以满足业主提出的基本使用功能要求;
(3)设计能否与现有的施工条件相匹配,若施工中需要采取特殊技术方法,在技术上是否存在困难,是否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安全;
(4)图纸上标注的详细是否准确,安装位置、空间是否合理;
(5)明确设备、原材料等的使用与安装要求,确保具体的安装施工有据可依;
(6)给水泵房与消防设施在建筑中的位置和管道走向应在开工前得到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全面审查,并在确认合格之后对施工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7)做好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与会审,处理好存在的疏漏与错误,尤其是和土建工程方面的协调,落实技术交底。
2.1.2 制定组织设计
(1)明确建筑的类型、规模与主要结构;
(2)将合同、图册、图纸、验收标准及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等作为组织设计的制定依据[1];
(3)有组织性的开展施工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进场、物料准备和技术准备等;
(4)根据施工要求与验收规范,详细说明施工所用管材和附属构件、管道铺设与连接方式、防渗保温要求、工艺方法与流程、质量要求、误差容许、特殊工艺等;
(5)根据现有的施工条件和工序衔接、阶段性及总工期要求合理安排进度计划,确保各工序合理衔接,同时将总工程师作为核心构建组织体系,制定各个监管项目对应的有效的组织与技术措施,从而保证量、缩短工期。
2.2 施工时技术方法与控制
2.2.1 预留洞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管道穿越既有结构时,应对其是否按要求设置了预留孔进行检查,而且在预留孔的基础上还要增设套管(防水要求较为严格的,需使用更具防水性的柔性套管,而防水要求一般的,则使用普通刚性套管即可)。在管道安装完成之后,管道上方净口应大于建筑总沉降量,通常在150mm 以上[2]。管道埋设应在地面回填以前完成,检查伸出地面以外的管道是否和图纸相符,具体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对于给水管而言,应进行通水和水压试验,在确认满足要求以后办理验收手续,做好验收记录。此外,施工人员还需做好预留管的封堵,与土建工程积极配合对孔洞进行封堵施工。每一个埋地管在进行安装施工以前都要根据设计要求实施防腐;安装好的管道需要灌水试验,检查管道在充满水以后是否出现水位下降,对管道的每一个接口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有渗漏。管道在穿过楼板与墙壁时,应检查是否设置了套管,以及各个预留孔能否满足技术要求。安装于普通楼板上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地面一定高度,而安装在厨房和卫生间中的套管,应高出50mm 的高度,且底部还要和楼板保持齐平。
2.2.2 给水管道
(1)管道连接
常用管道连接方法主要有法兰连接与螺纹连接(图1)。对螺纹连接而言,因做好以下控制工作:①在对螺纹进行加工之前应对管端及绞板进行检查;管外径应满足要求,管端部必须齐平、完整;加工时对切削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产生问题。②进行连接时,控制好螺纹的松紧程度,安装完管件以后应预留一定余量确保可以扭紧;沿顺时针的方向在外螺纹均匀缠绕填料,安装管件时确保填料进入螺纹的间隙以内;利用管钳固定管件,一次性拧紧螺纹,避免倒回,固定好的螺纹,其根部外露的部分应满足要求;在连接螺纹之后,清除掉外露的油麻等物质,然后进行防腐处理。
(2)管道安装
确保管道安装定位的准确性,横向管道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安装泄水装置等附属设施,安装到位的管道,其垂直度、弯曲度、方向等的误差都应符合标准。
2.2.3 排水管道
建筑排水管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塑料管、铸铁管与陶土管等。其中,以塑料管的应用最为常见,在对其进行安装时,应注意以下控制要点:①管道接口使用与管材相配套的粘结剂,在进行连接以前应做好清洁,将粘结剂均匀涂抹在连接处表面,并在15s 以内进行插管,插管后固定60s 左右[3];②按规范与要求设置排水管坡度,要求坡度必须保持均匀,不得存在倒坡;③标高、垂直度及水平等的误差应处在标准范围以内;④清扫口及检查口的具体位置应准确无误,其中检查口的朝口设置应考虑检修的方便性,位于污水管起点位置上的清扫口,其与管道保持垂直位置关系的墙面距离应在200mm 以上,若污水管起点处没有设置清扫口,而是采用堵头代替,则和墙面之间的距离应在400mm 以上。
2.2.4 附件与卫生器具安装
防火设施、水表及阀门等附件和卫生器具的安装方法、标高、位置等必须满足要求。其中,在对阀门进行安装时,应处在关闭的状态,同时紧密连接,装好的阀门应发挥出正常的使用功能;在对水表进行安装时,其外壳距离墙面的距离应在10mm 以上,30mm 以内;想消防设施,包括水带、接头和水枪,它们的连接应密实,同时满足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卫生器具所用给水件的造型及连接应具有美观性,金属管的弯曲应适度,要求椭圆度在8%以内,并且不能存在凹凸现象;在对镀铬配件进行安装时应使用扳手,如果使用管钳,将造成表面破损;安装或镶嵌卫生器具时,应积极与土建和装饰装修施工同时进行,保护好成品,并要求所有器具管道的坡度、管径切实满足规范要求。
2.3 施工后的技术方法与控制
施工完成后需对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内容包括:
(1)安装好的管道,对其位置、管材、标高及坡向等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2)管道及其支架的位置是否准确无误,安装牢固性是否良好;
(3)水泵、阀件和水表等的安装质量,是否有渗漏的现象,各用水器具的使用是否正常,管道保温及防腐是否满足要求等[4];
(4)检查给水管道试验、冲洗,阀件试验,排水管道试验等的报告编制情况,整理并汇总所有验收单和技术资料,进行妥善管理作为竣工图编制重要依据[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排水施工安装是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建筑各项使用功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还与其它工程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做到协调配合与严格控制,从而确保给排水施工安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