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简介
协同超净化一体化装置是以纳米金刚石材料为核心的装置,利用电场驱动产生的负亲和能电子,使水中络合物离散,形成纳米点,高效吸收巨大的太阳光清洁能源,降解水体中各类污染物,有效修复大流域生态。
1. 基于材料的特殊结构
2. 特殊结构电极构架
3. 高效光催化性能的纳米点
4. 治理项目中装置应用
二、核心优势
1.应用于大流域水环境,从几万平米至几百平方公里,流域越大,优势越明显;
2.周期短,见效快,1~3个月水质全面达标;装置占地小,大流域水体投资费用低;
3.无需投放任何菌种、药剂,原位生态修复,无二次污染;
4.自然温度对于装置系统无根本性影响,季节变化不影响装置效果,冬天亦可保障治理效果;
5.全方位恢复自然生态,对于水体中有机物、氨氮、总磷、蓝藻、重金属离子等污染成分,均能有效降解及脱毒;
6.每组装置的有效治理区域为:湖泊装置半径200~500米内,河道装置上下游500米范围内。
三、技术案例:
1,河道水质提升
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项目
2018年10月14号项目开始实施,第一组装置安装于新开河崧泽高架路下方。
第二组装置安装地点于徐民东路东向阳河桥附近。装置工作3周后,国家会展中心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河道水质达到ⅳ~ⅲ类水,参与并达到了首届进口博览会的水环境要求。
2,蓝藻治理
云南滇池蓝藻治理示范项目
2018年7月28日项目开始实施,治理蓝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治理2个月后,将滇池下风口马村湾蓝藻富集区中的蓝藻基本去除,水体达到ⅳ类水
3,入白洋淀大清河尾水提升
河北雄安新区项目
2018年9月3日项目开始实施,装置在大清河尾水渠辛庄段进行安装。水体受工业、农业及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染,水质类别普遍为劣ⅴ类水质。1个月后,装置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水体,均由劣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体,达到入白洋淀河流水质标准。
4,黑臭河道
上海惠南园西小河项目
2019年5月30号项目开始实施,园西小河两边有居民(15000人)生活污水和商铺餐饮废水排入,管网正在建设之中,河道未进行底泥清淤,水体为黄色,水体透明度约10cm,河道岸边臭味明显。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理,水体溶解氧由0.11mg/l提升到5.7mg/l,化学指标降解率均达56%以上。
5,污水处理厂尾水质提升
深圳双界河治理项目
2018年10月11日项目开始实施,深圳双界河为城市污水厂补给水,原水为一级a标准,本项目选取5公里河道,1个月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ⅲ类水(cod、氨氮、总磷、溶解氧)
6,潮汐河道治理
上海惠南一灶港项目
2019年5月30日项目开始实施,治理河道长约800m,河道岸边为刚性护坡,属于典型城市河道水体。雨天受溢流污水排入、河道潮汐、闸门控制等影响,有大量污染物汇入,水体变差,变成劣ⅴ类水体。
装置安装后,可以在降雨后3~5天内,将上述由于降雨引起的“放江”污染水体,恢复到ⅳ类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