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房企TOP10装配式建筑面积
但现阶段不能一味追求高装配率,因为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水平、管理模式,还是规范标准都在持续探索和完善,应当充分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应用过程中的难点,不断从项目中总结经验,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行业以及国情发展的新建造之路。
本文围绕装配式建筑的行业痛点、发展趋势做多方位解读,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特点、难点以及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供行业参考,以提升装配式水平。
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经济水平做支撑,各地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落差很大。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前阶段主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及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会城市为主,三四线城市受经济水平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缓慢。
2019年四川省、湖南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万㎡)
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重新起步阶段(初级阶段),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因素主要有:技术不成熟、上下游产业链不健全、规范标准不健全、成本高、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难度大等。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力影响因素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发现造成产业链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装配式建筑处于重新起步阶段,导致上、中、下游产业链不健全。
缺少装配式项目经验,拥有装配式设计、生产、施工能力的专业公司较少。
装配式建筑市场不成熟,导致很多构件生产企业亏损,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
而造成标准化程度低的原因主要有:
设计单位缺乏标准化、模数化概念,不懂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安装工艺。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过于注重外立面和户型设计,未提前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征。
仍沿用传统现浇模式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再进行构件拆分设计,导致构件种类多、造型复杂,生产、运输、安装困难。
装配式项目成本构成
从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来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小高层住宅建造成本为2152元/㎡,高层住宅为2416元/㎡,平均建造成本为2284元/㎡,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建造成本为2776元/㎡,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建造成本为2000元/㎡。装配式建筑成本较普通现浇成本高出约15%-30%。
各类型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成本对比分析
造成装配式项目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预制混凝土构件材料费居高不下,模具成本高、模具浪费较大、回收利用率低,预制构件体积大自重大,导致运输成本高,从下图可以看出装配式预制构件成本差距。
现浇构件与预制构件成本对比分析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低,模具通用性不强,且模具周转次数达不到寿命设计,使用寿命较短,而模具损耗也间接增加了其成本。
铝模、钢模、木模成本分析
除预制构件、模具成本外,运输成本也很关键。笔者通过市场调查,对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进行分析:如若按照3m*17.5m构件运输车满载30T(含车、预制构件、钢架总重量)进行测算,250公里内按照3700元进行收费。竖向构件进行立式运输,约每车运输7-8m³混凝土构件,平板构件则可以进行满载运输。由此可得出每方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成本约为400-500元/m³。
从传统施工和装配式施工的工期对比分析中可看出,由于设计、生产、施工各个环节的工期都比传统项目长,导致装配式项目总体工期高于传统现浇项目。某地产公司装配式项目标准层工期显示,装配率越高,工期越长。

某地产公司装配式项目标准层工期
造成装配式项目工期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设计、生产、施工环节,影响程度、相关原因分析及解决建议如图。
装配式项目长工期原因分析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连接方式的可靠性和关键连接节点的质量,直接决定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装配式项目应重点管控关键节点的施工质量。
以实际项目为例,2018年3月,某市质监站在某项目检查过程中发现半数以上的灌浆套筒未灌满,存在重大的结构安全问题,后经专题研究后,决定将所有的预制柱变更为现浇柱。而对于灌浆套筒连接方式,专家提出两点意见:
套筒灌浆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
竖向结构灌浆的耐久性没有明确,到期后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关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笔者通过对某地产公司实地调研,并将现场发现的结构安全问题及渗漏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及参考做法。

现场发现的渗漏问题及解决思路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工程质量,还应在设计、生产、施工环节,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两方面着手,进行技术前移、管理前置,才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设计环节:加强设计过程中图纸审查,确保图纸质量,同时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单位提前介入。
生产环节:加强原材料的检查,委派驻厂代表,负责对预制构件生产进行监督,同时,加强生产、运输过程中构件的成品保护。
施工环节:建立联合验收制度,建设单位组织各方对首件和首层进行联合验收,同时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控,尤其要重点管控关键连接节点,并加强现场的统筹协调工作。
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体积大、自重大,生产、运输、安装阶段易引发安全风险。
装配式项目与传统项目安全风险源有较大区别,传统项目主要安全风险来自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而装配式项目主要风险源来自预制构件吊装拼缝和高空临边作业,两者风险安全源对比如图。
传统建筑行业事故类别
装配式建筑行业事故类别
随着装配式建筑优势的日益显现,呈现出EPC总承包建造模式、装配式装修、模块化建筑三种发展趋势。
EPC总承包更有利于装配式项目的建造,具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等优势,从住建部发布的数据上看,2019年EPC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合计46071.3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加10.8%。
装配式装修应用日益广泛,优势也愈加显现,集成卫浴、集成厨房等新产品,管线分离、薄贴、干挂等新工艺在项目中运用越来越多。
传统装修与装配式装修对比
模块化建筑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将各个空间模块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为建筑整体,其集成度非常高,装修部分也可以在工厂完成,把大量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现场只需要安装即可,大大缩短了建造工期。火神山医院即为十天建成的模块化建筑。
混凝土盒子结构
结语
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建造模式的重大变革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是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其对于许多建筑企业而言,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时期,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次变革将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告别“粗放型”建造模式,真正转向“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