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系统
15350亿,中央资金下达,各地管网能分到多少?
2025-08-25  浏览:112

15350亿中央资金下达,各地管网资金分配与项目全景剖析

近日,国家发改委传来重磅消息,2025年高达15350亿元的中央资金分配工作已圆满完成。其中,8000亿元“两重”(重大战略、重大安全)建设项目清单和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先后下达完毕。这一巨额资金的注入,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众多关键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在这庞大的资金版图中,地下管网作为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其资金分配与项目规划备受瞩目。那么,各地管网究竟能分到多少资金?这些资金又将如何推动管网建设迈向新的台阶呢?

一、15350亿资金实施路径深度解析

(一)8000亿元“两重”的软硬投资双轮驱动

在“硬投资”领域,2025年“两重”建设大手笔安排8000亿元,精准投向1459个项目。这些项目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国家的重点发展版图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旨在守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进一步打通长江经济带的交通脉络,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为西部地区搭建起通往世界的桥梁,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高标准农田项目,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水利工程,如同一座座坚固的堡垒,抵御着洪涝灾害的侵袭,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地下管网项目,则是对城市“血管”进行全面升级,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三北”工程,持续推进生态防护林建设,抵御风沙侵袭,改善生态环境;医院病房改造和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医疗和教育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此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项目,也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软建设”方面同样亮点纷呈。在重点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犹如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泉。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打破了传统融资的瓶颈,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确保管网设施的长效运行,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优化物流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沙产业发展等新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沙漠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二)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聚焦多个关键领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建设,将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项目,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项目,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绿色发展项目,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社会民生项目,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项目,增强了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灾后应急恢复项目,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减少灾害损失。

其中,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灾后应急恢复类项目落地的常见类型与地下管网息息相关。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为城市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污水提质增效项目,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现了城乡居民用水的同质、同网、同价,提高了供水保障水平;供热管网改造及智慧化项目,提升了供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燃气管网改造及智慧化项目,保障了燃气供应的安全和稳定,预防了燃气事故的发生。

二、地下管网项目资金支持比例细致梳理

(一)排水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该专项主要聚焦于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设施、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关键领域。在资金支持比例方面,充分考虑了地区差异,原则上按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不高于项目总投资(不包括征地拆迁费用)的45%、60%、60%进行控制。这种差异化的支持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倾斜,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此专项重点支持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和设施的更新改造。资金支持比例根据地区不同有所区分,原则上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不高于对应非专业经营单位和工商业用户产权的老化更新改造投资(不包括征地拆迁费用)的30%、45%、60%、60%控制。同时,考虑到四省涉藏州县和南疆四地州的特殊情况,原则上按不高于80%控制,西藏地区更是可达100%。这一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关怀和支持,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该专项主要致力于水污染治理和节水工作,涵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和污泥处理设施及城镇污水管网新建和改造等项目。资金支持比例按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60%、70%、70%控制,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全额补助的地区除外)。这一政策旨在引导各地加大对水污染治理和节水工作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质量。

此外,超长期国债的补助比例一般和中央预算内一样,但不同的专项补助比例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发改委,以便各地准确把握政策,合理规划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地方地下管网资金支持典型案例剖析

(一)云南:全面推进管网改造,解决民生难题

云南在地下管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项目数量上,共有50个地下管网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规模方面,“十四五”以来累计争取资金402.21亿元,支持了577个项目。这些资金重点投向燃气、排水、供水等管网改造领域,旨在解决老化、内涝、漏损等突出问题。通过管网改造,云南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例如,一些老旧小区的燃气管道经过更新改造后,安全隐患得到了彻底消除,居民用气更加安全放心;排水管网的改造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在暴雨天气中,城市道路不再积水成潭,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二)广西: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

广西下达2025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提前批资金29.12亿元,其中6.46亿元专项用于城市地下管网设施建设。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更新防洪排涝管网,提升暴雨洪涝灾害应对能力。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通过更新防洪排涝管网,广西的城市排水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有效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侵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低洼地段,新建的防洪排涝管网能够迅速将积水排出,避免了城市内涝的发生,保障了城市的安全运行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内蒙古:加快城市更新行动,改善城市面貌

内蒙古下达中央2025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7500万元,用于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同时,要求资金需于2025年8月20日前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加快实施进度。这一举措体现了内蒙古对城市更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紧迫感。通过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项目的实施,内蒙古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例如,一些城市的污水管网经过改造后,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城市供热管网的改造提高了供热效率,居民在冬季能够享受到更加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

(四)陕西:聚焦燃气/雨污水管道老化改造,守护城市安全

陕西省级重点项目616个,总投资2.87万亿元,其中重点投向燃气/雨污水管道老化改造。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陕西部分地区的燃气和雨污水管道出现了老化、破损等问题,给城市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通过对这些老化管道进行改造,陕西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行。例如,在燃气管道改造方面,采用了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提高了管道的耐腐蚀性和安全性;在雨污水管道改造方面,优化了管道布局,提高了排水能力,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

15350亿元中央资金的下达,为各地地下管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应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步伐。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地下管网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城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