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更新诊断与评估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航,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坚定不移地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针。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其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其中,建筑空调通风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对于提升建筑整体能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关键意义。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推动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的科学更新与改造,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正式启动了《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更新诊断与评估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一标准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将为现有建筑空调通风系统的能效提升和设备更新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填补行业在该领域的空白,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8月1日,对于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行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更新诊断与评估标准》编制团队成立暨首次会议在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和精英代表,共同为标准的制定出谋划策。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协会凭借其在行业内深厚的专业积累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联合担任了该标准的主编单位,肩负起了引领标准制定方向、确保标准质量的重要使命。
会议在热烈而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主持人蔡雨柔以专业而亲切的姿态登场,她首先详细介绍了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代表,让每一位参会者都对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主编单位领导杨玉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强调了该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在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刻不容缓,而科学合理的标准是推动这一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波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对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期望和要求,鼓励编制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打造一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标准。接着,蔡雨柔宣读了编制组名单,并正式宣布编制组成立,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标志着标准编制工作正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围绕标准编制的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首先,确定了标准编制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标准制定的指南针,它决定了标准制定的方向和方法。经过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科学、系统、全面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确保标准的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其次,制定了标准大纲。标准大纲是标准的框架结构,它明确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与会人员根据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更新诊断与评估的实际情况,对大纲进行了反复斟酌和修改,力求做到内容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同时,还对标准草稿及其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标准草稿是标准制定的初步成果,它反映了编制团队的初步思路和想法。大家对草稿中的每一个条款都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如设备性能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剩余寿命评估的方法和模型、经济性分析的指标和标准等,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此外,还明确了标准编制的分工及进度计划。分工明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进度计划是确保标准按时完成的重要保障。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编制团队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并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最后,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为标准编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该标准的制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它将为建筑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诊断、能效评估及更新决策提供有力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诊断和评估,可以准确了解设备的性能状况和剩余寿命,为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该标准还有助于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这一标准的制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建筑行业的力量。
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空调通风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老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建筑的空调通风系统已经使用了多年,设备性能严重下降,能耗大幅增加,不仅影响了室内的舒适度,也增加了建筑运营的成本。新制定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更新诊断与评估标准》将针对这些问题,明确设备性能检测、剩余寿命评估、经济性分析等技术指标。这些技术指标将为行业提供一个科学和规范的更新改造指南,使建筑业主和运营单位在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预计该标准将于2026年完成制定并开始实施。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更新的标准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一旦标准正式实施,它将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商业设施和工业厂房的节能改造。在公共建筑中,如医院、学校、商场等,通过按照标准进行空调通风系统设备的更新改造,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学习、工作和购物环境。在商业设施中,如酒店、写字楼等,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工业厂房中,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总之,该标准的实施将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加此次活动的主要人员阵容强大,涵盖了行业内的各个方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波、秘书蔡雨柔,他们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副主任柳松、高级工程师朱晓姣、高级工程师胡月波,他们在建筑环境与节能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标准的技术内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陕西省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协会代表周宏生,代表了行业协会的声音,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动态。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周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祖铭等设计领域的专家,他们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思路。北京工业大学李欣田,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晓玥,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郭庆慈等科研院校和检测认证机构的代表,他们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为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支持。北京建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上海建科检测检验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华,深圳大学教授李春莹,苏州科技大学王源,应急管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吴金顺、副教授于楠等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用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国家建筑节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张圣楠,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代表郝凌锋,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代表贾锋贤,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代表慕强,国富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郭辉等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代表,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思路。
《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更新诊断与评估标准》的编制工作已经正式启航。在众多行业专家和精英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这部标准一定能够成为一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行业标准,为我国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标准的早日出台和实施,见证建筑行业在节能减排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