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城区积水难题三年攻坚:南漳易涝点改造获8500万元国债“及时雨”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08:1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兆林
通讯员 张恒瑞 康帅
“历经3年攻坚,终于获批了!以后城区再也不用担心下雨积水的问题啦!”6月25日,窗外的雨势愈发猛烈,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可襄阳市南漳县发改局投资股股长张峥的脸上却洋溢着轻松愉悦的笑容。就在当天,他收到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两重”项目清单文件,文件显示该县城区易涝点改造项目(一期)成功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8500万元的支持。这一消息,宛如一场及时雨,为南漳县解决城区积水难题带来了希望和曙光。
南漳县城区地下管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地下管网逐渐变得年久失修,排水不畅的问题日益凸显。每逢雨季来临,城区低洼地带便会出现积水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和日常生活。然而,要对这些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改造,所需资金巨大,完全依靠地方财政显然是力不从心。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2023年和2024年,南漳县将城区地下管网改造项目立项申请中央资金支持,希望能够借助中央的力量解决这一民生难题。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两度申报,两度落选。这让南漳县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陷入了沉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地下管网建设,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实则涉及百姓民生,与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改造工作迫在眉睫,容不得半点拖延。今年初,张峥从工业环资股轮岗到投资股,解决城区地下管网改造项目申报问题这块“硬骨头”便落在了他的肩上。面对两度落选的困境,张峥感到压力巨大,他翻阅着这两次的申报资料,却始终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时之间陷入了困境,一筹莫展。
转机出现在2月份。为了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策投向,南漳县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组织了3场专题培训会。在培训会上,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报要求,让张峥茅塞顿开。他终于明白了两度落选的原因:
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改造分属投资和环资两个不同的领域,以前项目申报过于笼统,没有精准把握政策投向,导致项目与政策契合度不高;
城市管网改造仅仅作为一个独立项目进行申报,没有形成完整的城市排涝体系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众多申报项目中竞争力明显不足;
项目申报材料仅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前期要素保障资料,如项目用地、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方面的资料,使得项目的操作性不强,难以获得审批部门的认可。
找准了症结所在,南漳县发改局立即行动起来。他们联合住建、财政、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集中研讨,对项目申报方案进行了全面调整。将以前的城市地下管网改造项目调整为城市易涝点改造项目,更加精准地定位了项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重新编制实施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保障项目的前期要素,他们采取了“专班+专家+专人”模式,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项目用地、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前期要素进行逐一落实,责任明确到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份,焕然一新的申报方案凭借其政策契合度高、规划操作性强等优势,被国家发改委评级为“优秀”,成功获批8500万元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这一消息传来,南漳县上下一片欢腾。“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正式动工指日可待。”张峥满怀信心地说道。
今年以来,南漳县发改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大力推进立项争资工作。他们建立了“政策共研+项目专干”工作机制,编制了《南漳县争资立项政策指引》,为项目申报提供了精准导航。同时,组织案例剖析和专题研讨,让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南漳县共申报项目54个,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省)预算内项目及其他竞争性资金共8.5亿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精准施策提素质,工作实绩论英雄。”南漳县发改局局长别川辉介绍,为了激励干部积极工作,该局今年以来已评选出6名“政策研究能手”“项目申报能手”,并对3名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晋升职级。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全县的项目申报工作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南漳县城区易涝点改造项目获得8500万元国债支持,是南漳县在解决城区积水难题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一定能够顺利实施,为南漳县城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南漳县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在解决类似民生问题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